500 “法则“的原理

500 “法则“的原理

由于地球自转造成星点在天空移动,在长时间曝光的时候如果相机 不进行追踪就会拍到星点在图片上拉成椭圆或长线的“拖线”现象。解决办之一法就是限制曝光时间,让拖线的距离不超过一个像素的大小。500法则就是一种方便的方法来计算这个曝光时间的极限值。

利用“500法则” 拍摄星空,Sony A7S + 佳能85mm 5秒曝光拍摄
方法很简单:只要以500来除以镜头的焦距,所得的答案就是以秒为单位的曝光极限。例如当我们以50mm镜头拍摄时,500÷50=10,我们得到曝光极限就是10秒,也就是说曝光时间在10秒或以下时就不会拍到星点拖线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里所提的镜头焦距都是以35mm“全片幅”为准。如果使用的是篇幅更小的相机,就要先把焦距乘上相应的“crop factor”后,才可以带入计算。例如aps-c是x1.5,而m43则是x2。
若您没有循规蹈矩的依照500“法则”,您或许会发现照片也还行,星星并没有严重拖线。就如以下作品,用的是Olympus EM5 Mark 2 配上 12mm f2 镜头,用500“法则”我们就期望可以曝光 500÷(12×2)=20秒,可是下图曝光了40秒,星星也并没有明显拉线,为何如此呢?

星空角7号 – Olympus EM5 Mark 2 + Zuiko 12mm f2,40秒 f2 ISO800

这个现象也其实并不神秘,主要跟星星移动的角速度有很密切的关系。500“法则”所算出来的极限值其实只是作为参考的平均估计数字,并非精准的法则。所以如果要求很高,就必须把这个极限值再进一步缩短。如果使用像素极高的相机,并且配上成像锐利的镜头时尤其如此。



另外如果有关拍摄的星空是位于天球坐标比较高纬度的区域,则极限值反而可以相应地延长。举个例子,相信您有看过星轨的照片,拍摄星轨需要曝光几个小时,而在这几个小时,北纬星轨中心的北极星几乎没有移动,而离开北极星(天球北极)越远的星星就移动约多;移动最多的就是在天球赤道的星星,之后离开天球南极越近,星星就移动越少。

“星空角7号”里拍摄的是位于南天的银河区,相对于银河核心,这区离开天球南极比较靠近,因此我们可以突破“500法则”拍摄,25秒也不明显拖线!

我们想拍摄星空,知道这么多就很足够了。若您有比较深入的好奇心想探讨500“法则”背后的物理,可以继续阅读下去。。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数理区(危险:书呆子/科学怪区,看了后果自负)

如下图所示,“500法则”的概念是限制曝光时间使得星点在相机里的移动不超过1个星星像素大小。

假设星星在极限值时间里移动的角度是α,根据对角原理我们有下列关系式:

α/360= p/2πf = t/24h

其中 p = 星星像素大小(mm为单位);α = 星星角度的大小;f=全幅焦距(mm为单位);t=曝光极限时间(秒);h=3600秒; 移项可得:

t = (p×24×h/2π) ÷ (f⋅cosθ) = (p×86,400/2π) ÷ (f⋅cosθ)

最后就得到的极限时间t等于括弧里的值除以f⋅cosθ,在天球赤道cosθ = cos(0) = 1,天球南北极各为cos(90) = 0。假设我们拍摄天球赤道的星,然后p值是0.035mm,那么p×86400/2π 就大概等于500的数字了。
* 若您的相机像素大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p值,此外,p值也受天气稳定度,镜头有效口径/品质等的影响

《曾伟豪先生与作者林香耀博士著,内容版权所有》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